一說要導系統, 馬上用戶就會開始天馬行空的以為系統可以把行政事務全部包辦, 所以最累的工作是說服工作人員:

1. 沒有人輸入的資料, 後面也不會有產出.
2. 有分類的部份就要先討論好, 再建立分類, 如果只有像 Excel 一樣打在"說明", 之後就沒辦法讓系統自動依分類處理.
3. 但也不建議為了可能一輩子只用一次的需要, 事前分得太細.

接著就是系統上的"正規化", 設計者想要把資料分清楚, 但是介面上就會造成使用者混淆, 這就是系統為了效率, 不過需要使用者學習的時間成本.
昨天做了一個心理測驗, 再度驗證自己的理性, 所以依照李博士"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 我必須要說"我沒有證據可以證明自己有大腦"....

有沒有更好的電腦移轉流程? (以 XP 為例)


https://ithelp.ithome.com.tw/questions/10111281

規格上不完全統一沒關係, 主機板晶片組不要差太多, 利用 Sysprep 等工具去除 SID 等資料, 就可以比較快速複製, 大概流程為:
1. 公司某種等級電腦固定用 AMD + nVidia 晶片.
2. 安裝 OS + Service Pack + Windows Update .
3. 安裝常用的軟體.
4. 以 Sysprep 工具去除 SID .
5. 建立 Image 檔案.
6. 以後買的新機器, 若仍是 AMD + nVidia 晶片, 就用這組 Image 還原.
7. 建立個人資料檔等.
8. 將原硬碟資料用外接硬碟線, 直接接在新主機上 copy .

這樣應該可以省下不少時間了.

(討論)進銷存系統是否該有獨立庫存資料

https://ithelp.ithome.com.tw/questions/10111204

改編:
一個人要學會獨處, 兩個人要學會相處.
一個人要學會自愛, 兩個人要學會做...............................家事.

狀況:
1. PC 無法上 Internet (無名),
2. 檢查電腦的 IP 為 172.xx.xx.xx
3. 試著檢查連線狀況, 發現可以連到一台網路設備, 但網路設備之後就出不去. (可用 tracert )
4. 連到該網路設備, 發現是個人/家用的無線基地台, 並且沒有接上對外的連線.

推測:
校內有人私接 IP 分享器, 但沒有關掉 DHCP Server ,
造成該網路環境有兩個 DHCP Server (學校 x 1 + 分享器 x1 )
而有 10 多台電腦, 因為網路組態異常, 都無法上 Internet .

處理:
1. 由於該 IP 分享器未設定帳號/密碼, 可以直接連入該 IP 分享器.
2. 把 DHCP Server 關閉.
3. 讓 PC 重新取得校方提供的網路設定.
4. 完成.

最近在整理無為使用於會計/記帳功能的使用, 大致上先整理了
前置工作
常態/非常態工作
對應的無為功能列表
會計/記帳功能, 先以現金傳票為例.

做了一份簡單的說明, 給大家參考, 如果覺得有哪種功能需要, 或者有錯誤的地方, 再麻煩不吝指教.
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710y-TeUk90ME1TajVrdnJOZEU

(雖然跟袁先生看了就會用的理想有點背道而馳.... XD)

電子報管理的想法


> 1.想將學員通訊入建入gmail,(因為mail2000通訊錄上限5000筆)
> 但gmail的標簽方式,若我標簽為101-1,個人部分打上101生活詩-錢xx,會有此人在本學期同時修三門時就無法標示的問題,但我又不希望標簽為101-1生活詩(如此一學期五十筆就佔滿了右列,下學期以後得捲動好久才能看到,此問題百鈞達人有無更好的建議?

這部份會考慮架構上的部份:
1. 目的是電子報方式或分眾寄送訊息? 如果是電子報(或招生), 是否規模以"分年度/期-老師", "分年度/期-學員"即夠?
而如果要分眾的訊息, 透過請班代協助轉寄. 因為分類的成本及之後的目標效益來考量. (考量: 大眾/分眾)

2. 前一個大方向確定後, 就會考慮是否要透過無為(亞昕)來管理, 當有需要分眾時, 才由無為匯出, 平常管理電子報系統即可.

3. 再者是如果要發送電子報, 就會考慮以開放訂閱及取消訂閱的電子報來處理, 讓只有增加活動的民眾, 或公開於網站都可以加入訂閱.
(如之前測試的 FeedBurner : )

4. 如果是確定透過 Gmail , 可以建立 Google 可以認得的表格, 例如:
學員A - 人文一
學員A - 自然二
以匯入後, 再透過 Google 有的"合併聯絡人", 就會變成 學員A - 人文一 - 自然二


> 2.若同時有官網及FB,聽說有什麼軟體或方式可以同步更新,這部分知道嗎?

有幾種方式可以考慮:
1. 在 WordPress 安裝同步軟體.
2. 在 Facebook 使用其他人寫好的同步軟體.
3. 資料量沒有大到一直在更新的話, 在官網貼完, Facebook 貼個連結, 把讀者拉回官網看.
4. 也有瀏覽器版的自動更新軟體, 或 Blogger 每篇文章下面有同步功能等.

搜尋到的資料, 還需要再測試看看: http://ppt.cc/Oz_A




回應同事的感想:

成功來自經驗, 經驗來自失敗, 失敗來自嘗試.
有機會就:
1. 了解現在的作業方式, 聽聽不同人的作法.
2. 把這些行政工作流程記下來, 再想想有哪些工作是重複的, 或者需要有"關卡"(請其它人處理等)
3. 將重複的事項簡化, 或設定為可以委託志工幫忙.
4. 將這樣的調整與同事討論, 或在不影響成果時, 在每次活動中嘗試.
5. 比較改變前後, 是否有增加效率, 若有, 就是新的經驗, 若沒有, 也學會這樣不適合.

例如昨天收尾有一件事情:
1. 大家都在 808 聽, 那 805 的東西該怎麼收 -> 要有紙箱跟推車, 紙箱有幾個? 推車有多少? 誰可以裝?
2. 人力有志工 5~8 位與工作人員, 推車 3 輛, "紙箱不夠". (有一個關卡)
3. 所以分出第一趟: 同事恭送委員離開, 志工 1 位收名牌, 其他志工先把咖啡包等不容易裝箱的東西拿下去, 以及收電腦等常態的工作.
4. 再請志工從辦公室拿紙箱上來. (預想到這一個步驟, 就趁工讀生下課時, 打電話請工讀生先在辦公室組裝紙箱)
5. 志工上來後, 再分批打包與送貨.

類似的情境, 妳對工作已經熟悉了, 接下來就是培養自己把這些工作的流程記下來, 也就是我會常跟妳要流程表, 再問妳每個流程間的串連, 妳也都知道, 那表示妳已經把這種流程建立在腦海中, 執行上也就不會慌亂.

而妳對這部份再熟悉一點, 還有廣度與深度再多一點, 例如昨晚跟志工隊長討論到志工會議的狀況, 表示妳也有想到了似乎該執行, 不過時程上略趕, 有些要"先把會議方向、流程、時間確定及邀約志工"就要加速了~

雖然這部份幫不上妳, 不過妳學習的速度很快(年輕人就是不一樣.... :~( ), 不用擔心主管的態度, 只要是正面的討論, 我看這兩個主管都還算理性, 只要避開慌亂中, 大家會有小情緒就好了.

加油~ 我的 MOS 就靠妳了~~~~

類比: 養股票跟養小孩

1. 你會常常想看著他.
2. 你只能從經驗推測它/他/她的走向, 卻不能確定.
3. 大致上安全但仍會有意外.
4. 都很會花錢....

最近又收到了未查證的信件, 覺得應應該趁機說明一下:

別再轉貼"中華電信市話降價"的訊息了.
請各位依"實際的用量"來決定費率才能省錢.

中華電信市內電話有四種費率(A,B,C,上網型), 差別在: 月租費及一般時段的市話.
(可參考: http://www.cht.com.tw/PersonalCat.php?Module=Fee,Describe&CatID=113&PageID=1449
)
A: 月租 50 或 70 , 每 3 分鐘 1.6 元 (月租可選擇抵用 25 元市內通話費或安裝其他功能)
B: 月租 50 或 70 , 每 5 分鐘 1.6 元
C: 月租 75 或 95 , 每 5 分鐘 1.5 元
上網型: 月租 50 或 70 , 每 10 分鐘 2.7 元 (月租可抵用 25 元市內通話費)

你以為 5 分鐘 1.5 元會比較便宜嗎? 那可不一定, 請看前面的月租費, 比 B 方案多了 25 元
但是每 5 分鐘便宜 0.1 元, 簡單算一下, 25 除以 0.1 = 250 , 250 * 5 = 1250 (分鐘)
當您一個月講市內電話會在 1250 分鐘(將近 21 小時)以上, 選 C 方案才划算.
在 1250 分鐘以內, 選其他方案比較划算.



無論志工有再多經驗, 在角色的分寸上, 就是志願參與, 而受到工作人員委派工作, 協助工作的完成.

尤其社大的志工, 往往都是長輩, 已經有很多既有的經驗, 如果與工作人員期望的工作方式不同, 應該以討論何種方式為佳, 或工作人員認為品質足夠時, 授權志工以其他方式處理.

但態度上絕不能有這些狀況:
1. 將工作委託志工後, 行政人員摸魚.
2. 分內工作未經整理, 就直接請志工處理.
3. 要求志工達到不合理的標準.
4. 以不佳的態度要求志工處理.
政黨的正向發展是政策團, 不過像國民黨/民進黨都已經成了政權為主, 而以選舉結果當目標, 當然就沒有永續的政策設計.

對於民眾來說, 也看不出來這些政黨, 以及整個政府對民眾有什麼未來或夢想, 只剩之前的制度框架還沒有壞光而遵守著.

但是馬英九執政後, 又一直在原有框架上亂加二代健保, 油電雙漲, 證所稅, 釋出國土, 變更行政組織等目的不明的奇怪動作, 讓整個政府制度框架更不穩定, 那被稱為笨蛋也是名符其實而已.

之前陳水扁貪污外, 至少在國民黨杯葛下還能維持制度無大改, 國債降低, 經濟發展沒有倒退, 那更證明: 無能比貪污可怕....

在協助整理資料時, 看到"同事"們把以前的成果複製, 放在不同的資料夾, 只是為了讓負責不同主題的評鑑委員看到, 就覺得有點浪費人力. 不過這只是行政上的一個小盲點, 還是要回到評鑑本質, 就是拿錢後把成果記錄下來給付錢的單位看, 所以平常就需要有適當的記錄, 而評鑑前只是再整理的過程.

所以做報告前, 跟"同事"討論說: 我在外圍也不錯, 至少把評鑑低標的界線畫出來, 或者給一些評鑑需要呈現的方向, 但是遇到評鑑前才匆忙要整理一些資料, 這部份我就不想幫忙了, 因為工作人員自己沒有看過的部份, 評鑑時就無法用自己的想法去報告.

畢竟拿錢辦事的不是我, 這也是當志工的某種程度上的"自由"吧.... :p
Facebook 或網站只是傳播的媒介, 要行銷還是要看商品的本質, 而行銷的動作是持續讓商品出色, 而如果網站太出色但商品不出色, 反而會讓商品變得更空洞.

健康教育:
成年之後的牙齒叫「恆齒」,那之前的叫____

答:幼齒(成年之前 -> 未成年 -> 幼齒沒錯)

註:另一個答案是乳齒

惡搞: 為什麼教徒每週都要上禮拜?

(惡搞類比)
A: 為什麼教徒每週都要上禮拜?
B: 就跟你手機要充電一樣....
Facebook 可不可以設定"不要一直跳出活動邀請"呢?
Facebook 的訊息居然改用按讚來排序, 幾個月前的訊息被按了一個讚並不重要吧....

惡搞類比: 證所稅


惡搞類比
證所稅跟衛生棉一樣, 一放, 量就少了....


非營利組織常會需要以專案申請補助, 而專案常以活動來進行, 所以活動的人次往往是核銷的參考. 只是活動人次應該有些倫理:

1. 會議型的活動: 基本上是要以與會者的人次當基準, 再加上必要的工作人員(和志工), 由於往往有牽涉到誤餐費/出席費等, 而且產出會議結果重要於人次, 所以據實填寫為佳.

2. 演獎型或成果型的活動: 由於主講人等費用大致上已經固定, 所以在民眾/志工參與時, 即使未全程參與, 只要知悉並到現場, 都可以視為已經參與. (若有核發研習證明者, 則需要參與一定比例才可以.)

但是如果只是網路報名, 或未到現場者, 只能作為參考, 不適合記錄於人次內.


讓我對新電腦的添購感到不安的, 似乎是對於 Windows 的不安感, 包括界面由 2000 -> XP -> Vista/7 -> 8 已經換過 4 代, 保護措施也是, 從還原光碟還原失敗, 到硬體廠商以產品過保而難以取得 OS 授權, 還有對於自己偏好的還原系統使用, 是否能適用於新的 Windows 並不確定, 進而感到不安.

相對來說, Mac OS X 的界面並沒有大改版過, 備份也方便, 或者像 Linux 有許多可以自由下載的版本, 雖然需要一點適應時間, 但用了這麼久, 都沒有那麼讓人覺得不安.
還有操作很不順手的新注音/新倉頡等輸入法.... :(

趁著在社大當志工期間, 又回顧了以往的南部社大經驗和現在北部社大經驗.

以個人觀察, 受到社會階層的影響很大, 當社大以 NPO 承辦縣市政府教育局的委託案開始, 就成了受限於經費下的某種實驗行動. 即使如此, 還是有很多單位會有新的嘗試, 但是有更多人員, 卻以一個行政人員的角度, 只求執行成績及格.

但是社區大學做為「知識解放、公民社會」的理想實踐場域, 就有了幾個元素出現:
1. 什麼是公領域? 什麼是私領域? 哪些是公領域? 哪些是私領域?
2. 社會的意義? 社區的意義? 社會學的"社會不(只)是人的集合", 則社區又是怎樣的集合? 與相關協會或社團的關係?
3. 知識解放的意涵? 人的知識i是否也是社會學中的"異化"的一項?

柯景騰說: "十年後, 我連 log 是什麼都不知道."
套用在社大的想法, 就是制式教育下一直灌輸著"知識", 可是很多人都在"考完試就還給老師了", 而沒有深刻內化到自己的經驗. 所以也看到越來越多類似的狀況: 西元年與民國年不會轉換.

當這樣的狀況越來越普及, 就成了人的"異化"狀況, 許多人忽視了一些觀察, 省略了一些連想, 而無法進一步再產生創造力, 成為流行產品的追隨者而不是流行風潮的創造者, 以追求偶像為目標來滿足自己的喜悅, 而可惜了有自我發揮的潛力.

所以社大必須有自己的特色, 才能從眾多成教業與才藝界中走出自己的路, 所以成教業會教大家知識時, 社大也是教大家知識, 可是就要有不同的教法, 這些教法因課程而異, 精神就是在於讓這些知識能重新與人的經驗結合, 也就是"知識解放"的某種形式上的實踐.

這也就是社區大學的三大類課程發展的第一階段目標: 以藝能性課程提高學員參與率, 把知識融入課程中. 接著是在課程中, 有些經驗分享或討論, 而形成社團的概念. 從社團課程也是比較容易看出不同社大的發展想法, 因為"社團活動"與"掛社團名義的課程"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作法, 也就是有些社大會有社團不收費, 或需要定期參與特定社團的要求.

只是這樣的要求, 是否能讓學員自主參與? 或者會讓一些社團成為消極選課的"避難所"呢? 這就另外有社團發展的觀察了. 而社團會成為一個分野, 也是跟之後的兩條路有關: a. 往學術課程發展 b. 往社區發展.

往學術課程發展, 就像個研究室一樣, 原本從藝能與社團中, 開始探討新的可能, 或以具有一定知識累積後的觀察力, 重新觀察生活, 重新看看自己或社會, 也算另一種知識解放的結果.

社團類的另一條路: 往社區發展, 則成了很多社大目前積極運作, 但依個人觀察, 還有些可以更密切的內涵. 以個人所見, 社區的形成有兩種作法, 一種以傳統社區聚落為形成的元素, 一種則是以共同的發展或目標而形成. 而這些由社會局所轄的社區或發展協會, 與社大間的串連大致方法有:
a. 社大成果於社區舉行, 或社區成果在社大發表.
b. 社大或社區分別向教育單位/社會單位申請補助, 共同執行.
c. 社大課程於社區內進行, 或社區民眾選特定社大課程.
而這些作法, 往往在一定時間後, 就因為補助結束, 或課程結束後, 就沒有關連了, 也就是個人覺得長期來看, 社大某種"公民社會"目標, 反而侷限於社區的概念, 或是以行政人員為主體的合作關係.

當然社大原本就是教改中的一個實驗方向, 就算與社區合作會有中斷, 仍然是社大的成果, 只是這種成果要如何再永續經營; 如何將個人知識或能力, 發揮於"私領域", 延伸到"中介領域", 再到"公領域"; 或是由"自然人", 到"法人", 再到"社會人"的發展, 就成了實踐「知識解放、公民社會」的行政人員, 可以先思考的課題了.


剛剛跟"同事"在討論, 明年公民週暫定以勇氣為主題, 邀請名人來演講, 不知道是不是我對這些名人的刻板印象, 或者同事舉的例子是因為配合其他場所的主題, 我覺得有幾項還需要確認的地方:
1. 社大如何形塑出自己的概念, 而透過這概念來跟名人討論要講的主題?
2. 名人的經驗有其價值, 不過這價值來自個人特質或學習所得, 如何透過演講導引學員形成這樣的價值或經驗, 並持續下去?
3. 學員聽過這幾場演講之後呢? 是否有辦法觀察學員的改變, 或"培力"出學員的新特質呢?

後來想想, 似乎我的想法是多慮了, "邀請名人"這動作, 可以算是"社會教育"中的一種形式, 透過名人讓民眾的偶像崇拜心理, 提高參與率. 原本社大的"知識解放", 似乎該以行動模式為參考, 而主題只是一個促成這樣的行動, 所以會覺得這樣的主題跟社大看不出關係, 反而向體制內學校的"中心德目"而覺得空洞吧.

公民週的行動模式, 再對比社大與社區結合的關係, 我的感覺是偏重於資源的合作, 而主題是來自同事間討論就決定, 而自己覺得沒有透過與現有學員/民眾討論, 會覺得只是邀請名人打知名度而焦慮吧.

小企業的 CMS 競賽, 勝出的是.... Google !?


為了兼職工作, 再度來了解"內容管理系統(CMS, 例如: drupal, xoops)".

而以網頁用途, 大概需要有:
1. 比 HTML 方便的編輯器.
2. 更新活動照片/影片成果.
3. 活動訊息公告.
4. 行事曆/地圖等附加功能.

而看到 Google 服務, 卻開始有點懷疑, 需要自己架站的理由是什麼?
因為這些用途, Google 都提供了:
a. 會議記錄/課程簡介: Google 雲端硬碟(原本的 Google 文件)
b. 官網/首頁: Blogger (也被 Google 買下)
c. 照片/影片: Picasa/Youtube
d. 行事曆/地圖: Google 行事曆/地圖

除了美編需要自己來, 或者需要模組的管理, 不然如果小公司單方面的網站, 真的覺得那就全部放 Google 好了.... @_@

樣式x元素x內容──網站與產品的行銷思考

昨天聽到朋友想要把辦公室的影片搬家, 而建議她考慮其他成本之後, 在想想以前幫辦公室整理網站時, 也有一些感想, 試著再整理寫下來:

資訊技術人員對於網站程式大概都不陌生, 許多資訊公司也以提供多樣化的版型/樣式為訴求, 提供虛擬主機+好記的網域名稱, 不過現在透過搜尋引擎的能力, 以及社群網站的功能, 技術之外, 還有哪些"要件及組成"是必要的呢?

以 Facebook 來想: 建立好友是因為現在的同學或工作同事, 或朋友的朋友, 或偶像為主; 其次是因為朋友對於"朋友的新動態"表示興趣, 而使用者知道了這個"新動態", 並對這動態有興趣, 進而想了解產生"這動態"的人.

所以網站的設計, 必須考慮不同的用戶, 以及"不同的途徑", 多數網頁公司可以達到前一項, 例如: 大多有"關於本公司", "產品介紹", "客戶服務"; 並以這種架構, 替換不同樣式, 就及格可以賣錢了.

而如果是一個專屬網站, 則需要再深入, 由"不同的途徑"著手, 考慮到幾個現實的元素:
a. 工作人員
b. 公司/組織
c. "產品"
d. "消費者"

嗯? 看起來沒什麼不同???? 對....這些沒什麼不同, 那"消費者"是年齡 30~50 歲, 已成家, 年消費多少錢? 也不夠, 而是要想:
a. "消費者"是以什麼"興趣"來找東西, 透過"什麼管道"而找到"公司/組織"的"產品"?
b. "消費者"得知"產品"之後, 如何評估產品的適用性, 以廣度來看, 比較同業產品, 以深度來看, 發掘消費者需求.
c. "消費者"還不確定"產品"適合之後, 如何協助推銷?
d. "消費者"已經確定"產品"適合之後, 如何銷售?
e. "消費者"已經消費之後, 如何確保使用上的滿意?
f. "產品"壽命到達之後, "消費者"是否願意再度消費?
g. 要再度消費時, "消費者"是否還會進行產品適用性的比較? (同業產品或新產品是否符合需求?)
h. 當親友需要時, "消費者"是否願意介紹"產品"給親友?
i. "消費者"是否會主動介紹"產品"? (包括給親友或寫網路文章?)

看起來跟網站設計無關? 而比較像商業行銷學? 嗯....沒錯, 如果沒有把網站結合進商業行銷, 那網站就會"孤立"於公司形象, 而無法發揮更大的效益.

而需要建立的, 就是把網站視為公司與產品的所有相關"媒體"的一種, 以前會有電話簿, 104/105 查號台, 現在有搜尋引擎; 以前有DM塞信箱, 現在有電子報/傳單寄E-mail, 可是模式並沒有變.

所以設計網站時, 跟辦公室的行銷方式需要有關聯:
a. 產品頁: 與 Catalog 的編排方式, 需要有相似的原則, 例如: 以產品特性區分, 以活動舉辦時期區分.
b. 關於本公司: 把聯絡方式盡量寫清楚與方便, 而公司源起或組織圖只要正確而不用太多裝飾, 一般人不會想看.
c. 徵信: 算是給股東/投顧等"另一種類型的消費者"看的, 所以要定期更新必要的會議記錄.
d. 其他: 網路上的服務人員? 檔案下載? 這些算是"產品"附加的成本, 所以盡可能完整, 但如果真的成本太高, 寫清楚可以服務的範圍(例如改用電話), 比服務品質落差太大好.

這些大方向規劃之後, 也許又會回到同樣的架構:
a. 公司/組織介紹
b. "產品"頁面

不過透過繞這一圈, 如果能顧及到公司與產品的特性, 重新考慮行銷方式的途徑, 還要再更深入把這些途徑精緻化, 才是設計的精神所在.

現有照片影片都在無名, 搬到 Youtube 會比較好嗎?


與目前的無名比較:

無名: 付費會員, 12G 空間, 年繳 $2000 , 停止付費後會保留 3 個月, 照片不容易由外部連結.
Youtube: 免費, 無空間限制, 照片可以由外部連結.

不過這部份只有網路空間的成本, 另外還有幾項成本要考慮:
1. 網站連結的修改: 原本網站左邊有不少連結到無名的部份.
2. 同事學習新的使用方式與管理目錄的時間:
如果要搬移, 則目錄的建檔方式, 例如: 以年(期)分類或以活動分類或常態不分類的處理?
另外是這檔案要由三校區共用還是各校區各別維護, 會是管理上的成本.
3. 原有無名檔案的搬移: 是否要把無名的檔案搬移到 Youtube ?

以時程及條件來看, 會建議:
1. 整理現有的檔案清冊, 至少知道無名上的檔案, 在辦公室內的主機是否有存檔.
2. 中期可以考慮 無名/Youtube 並存, 但網站要能提供"舊(無名)/新(Youtube)"並用的連結.
3. 考慮無名的空間成本, 以及搬移/異動的成本.
4. 長期目標的確定:
a. 歷年全部搬到 Youtube / Picasa ?
b. 歷年影片全部搬到 Youtube / 圖片保留在無名 ?
c. 設定以某期開始, 新影片/照片改用 Youtube / Picasa , 舊影片/照片保留於無名 ?
d. 設定以某期開始, 新影片改用 Youtube , 照片保留在無名?
這些考慮之後, 再進行時程的規劃.

追求偶像,追尋一種認同。投身工作,投入一份熱惰。培養興趣,培養一份自在。

臺北市大安社區大學金甌校區,於11/10(六)下午2:00~4:00,邀請元富證券財富管理部黃建勝副總,分享『使用金融卡Smart Pay,搞定生活大小事!』、『行情上下隨它去,管理資產真輕鬆!』兩個理財主題,歡迎各位免費報名參加,還有機會獲得200元的圖書禮卷唷!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romEmail=true&formkey=dEFpUTMxb3Q3aUZQZGlqWnBqMXdSTVE6MA

社大可以考慮的方向: 使用 Google 表單作為調補課申請功能.


由於網路已經非常普遍, 網路服務也越來越多樣化, 在大家提倡節約用紙的過程, 像調補課的申請, 這種不需要長時間保留的資料, 就可以考慮用網路申請.

作法上大約是:
1. 行政人員設計好 Google 表單, 並於官網上提供連結.
2. 在 Google 表單設定:
a. 開放某些同事有權限修改.
b. 有提交時就通知工作人員.
3. 當班代/老師填好之後, 行政人員就會收到 Google 通知, 而負責的同事就可以查詢, 並向老師/班代確認.
4. 確認無誤之後, 就可以透過 Google 日曆公告, 或者請班代發 mail 通知學員.
5. 每學期結束, 再把這學期的表單存檔, 網路上的資料可以清掉, 下學期繼續用.
6. 如果學員在家不方便, 也可以在辦公室提供公務申請用的電腦, 方便學員申請.

這樣可以省下班代與行政人員書寫的時間, 以及降低謄錄的錯誤率.
買基金時一定有一行: 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其實股市也是一樣, 當一筆交易以 100 元成交時, 下一筆還是 100 元嗎? 當然不一定, 所以才會有漲跌.
而技術分析雖然可以由 RSI, MACD, KD 等指標來觀察過去, 可是永遠要記得, 下一筆交易對象不知道是誰, 也不知道是用什麼價格交易.
只能推估: 也許某個價與量是來自外資, 再猜測外資打算在什麼時候獲利了結, 而跟著像這樣的趨勢去操作.
政府把基金外包操作, 而發生弊案只有一個人嗎? 可能不是, 股市還是有太多資訊是檯面上看不到的.
所以虧錢就先停損吧, 然後好好記錄每筆交易的觀察與預期, 如果與預期相同, 下次再看到相同情況, 再試試看.
再記住, 每一筆交易都是獨立的.

從動物收容所看人生....


前幾天看到一張動物收容所的照片, 說明的是這動物與人不親, 所以被警告.
如果這角色, 把動物收容所換成公司, 動物換成員工, 人換成老闆, 整句就是:
"前幾天看到一張公司的照片, 說明的是這員工與老闆不親, 所以被警告."

突然覺得這樣的類比很異樣, 也很憂傷, 動物原本是生存於自然環境, 但被加上收容所這個"人文/社會環境"之後, 接著卻是動物的生死被掌握在人手上. 甚至這動物是被路過的民眾所檢舉, 再舉例來看: "客訴", 是否真的服務不周或攻擊? 已經成了羅生門, 但是動物就這樣被關到緊閉室了....只因為民眾不愛牠.

籠子內的動物會打架, 只會發生於籠子(領域)太小, 食物不足時; 而工作時卻不止如此, 還要預防工作會議報告的陷阱, 還要克服擺爛的進度, 還要抓回同事天馬行空的夢想; 只因為被拘束在籠子(工作)內, 接受固定的食物(薪水). 是否會有更大的空間呢? 至少要有離開籠子的能力, 以及之後的謀生能力吧.

至於動物收容所, 請大家不要再送進去了, 那只是安樂死前的居留所, "依法"在一定天數後就會安樂死; 如果能改透過 TNR (閹割後釋回)可以減少野生的生育, 也不會發情, 但還是會保衛領域, 可以抓抓蟑螂老鼠; 但既然牠們就是住在這環境, 如果沒有冒犯到, 就讓人與動物保持著共存而互不干擾的生活吧.

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61032424041066&id=10917918249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