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考試不擇手段, 但, 有學到東西嗎? 還是只有死記呢?

我覺得這個"小孩的成績"陷入一個迷思了, 教育的用意是在培養人的學習態度或是訓練人的專業呢? 而以這個案例來說, 卻兩個都不是, 只是追求成績而不是追求學習的態度, 也不是培養專業, 那短期目標達成了, 接下來沒有人用高壓時, 這些學生會怎樣發展呢? 還有興趣唸書嗎? 這是我對這種作法比較疑惑的地方.

我想有個前提要先分開: "學習"與"在學校上課"是不同的.

再來才可以討論: 讀書做什麼? 出社會找工作嗎? 那工作的條件是否為目前學校教育所能提供? 為什麼很多管理雜誌都會提到"到公司還要重新訓練的成本"以及"學生畢業後要補習考證照", 表示現在的"學校教育"(並非個人學習)與社會脫軌了, 所以"在學校讀書"大多成了"應付考試"的動作.
要重新接軌, 就
是連結許多校外的比賽或進修, 企業為什麼會有辦很多獎學金, 因為這些是企業可能的發展, 鼓勵有興趣的學生參加這類比賽, 從這動作中就可以跟職場接軌.
而對進修沒興趣的人, 至少培養的是市場上的溝通能力, 學基本的英文是為了有機會了解市場與國際, 這才是國際化發展, 而不是死背英文文法或考全民英檢當目標.

所以學習是靠個人沒錯, 以前至少都有背過: "家庭教育, 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 並不是只有在學校才能視為學習環境.

(原文: https://www.facebook.com/mimi.ma.127/posts/483440435013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