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小筆電是以 7"~10" 螢幕為主流開始的, 但從 iPhone / iPad 站穩(大約) 4" 及 10" 螢幕大小的市場後, Android 也開始攻入 2.5~7" 市場, 而 iPad Mini 推出後, 小筆電更退守 11.6"~12.1" 以上, 各廠商也大多預告不再推出小筆電, 可以視為小筆電的結束.

不過稍微比較一下, 為什麼市場的走向是小筆電退出?
一、從技術上來看:
1. OS 與 App Store / Market 的演進: 由於小筆電搭配 Win OS 居多, Win OS 的 App 安裝容易程度低於 App Store / Market , 且發展上 Win OS 娛樂軟體複雜化, 較難取得簡易的娛樂軟體.
2. 省電性: ARM 架構通常比 x86 架構省電, 而另一方面小筆電卻又衍生出 CULV (省電型 CPU)及 UltraBook 等分枝.
3. 操作方便: 由於 iOS / Android 原本就是專為手持設備設計, WinOS 原本是為 PC 設計, 所以操作界面上, WinOS 在小筆電有工具列佔用太多, 切換工具不易的問題.
二、從操作者需求來看:
1. 工作 / 娛樂取向: 工作取向者需要有鍵盤與較佳的編輯環境, 小筆電在 10" 還有生存空間, 但價差與 11.6" 差不多時, 11.6" 有較大擴充性; 而娛樂取向者以軟體來看, App 成為關鍵.
2. PDA 與 MID (可攜式上網設備)應用: 與 3g 網路盛行有關, 以前網路較不普遍, 需要透過電腦與 PDA 同步, 而 3g 網路普及後, 手持設備本身就有與主機同步功能, 不必然要透過電腦, 所以電腦市場也稍微降低.

所以整體來看, 由於 3g 網路(及無線網路)的盛行, 手持設備可以更方便與"雲端"連線, 並安裝多樣化的軟體, 而且省電. 不過可惜的是 intel ....當初靠 Centrino 推無線的也是 intel , 推 Atom 省電 CPU 的也是 intel , 但沒有良好的 OS 搭配時, 硬體就只能降價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