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國中時, 跟國文老師(蔡老師)討論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都要追求高分呢?
老師說: 因為資優並不能呈現, 所以在成績制度下, 要求績優.
這件事對我影響很深, 在社區大學時, 也就想著是讓學員有更多元發展, 或讓所學與生活結合, 就是希望能讓學員的其他潛能發揮出來.

不過現在反過來看, 政府拼命賣地衝高房價造成 GDP 成長, 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與物產進口, 再包裝成臺灣製, 追求績優的結果, 真的資優了嗎? 也難怪在投資版都會看到, 臺幣帳面價值沒有貶, 可是實際可購買的商品變少了, 人民即使有感, 也往往是反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