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份是比較我個人的想法,
1. 首先是個人與工作的異化. (參考: 社會學觀點)
2. 再來是從現金流遊戲中, 發現"相對弱勢"的勞工, 是被"相對強勢"的資本家, 以制度控制著. (參考: "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及一些理財書)
3. 回顧工業革命與資本流動, 發現勞工的"被剝削", 某種程度是因為勞工自己對制度的不了解, 而只能看到各種"小確幸".
4. 雖然有許多關廠工人被資遣的運動, 或工會組織, 但似乎有兩個方面造成勢力不足:
a. 工會組織: 一般勞工不太知道資本體制, 也就不容易區分工會/公會/福委會等會存在的目標, 而不了解時就無法信任工會.
b. 關廠工人運動: 政府或資方利用許多法律的術語或漏洞, 造成公司債務先償還銀行而非勞工, 或以貸款當成退休金問題.

而其中發現一般民眾既然會關心小確幸, 就會想是否能透過"保障應取得退休金", "了解一般理財"開始, 讓民眾對於法律或經濟制度有些認識, 不只是薪資條上的"代扣勞健保""xx津貼". 再來如果勞工體認到自己在經濟體中的角色, 再考慮較深的銀行與公司債務問題.

我個人期望的主題, 大約有:
1. 勞保/勞退(新制為主, 舊制帶過)/國民年金的認識.
2.
a. 休假的相關權益, 加班/責任制的差異.
b. 自願離職/非自願離職的影響, 曠職, 開除等特殊狀況, 哪些是公司合法的管道, 哪些是恐嚇?
3.
a. 派遣/定期合約/不定期合約對工作的影響? 下班後打工有沒有違規? 競業條款的影響?
b. 個資法/哪些資料是公司必要, 哪些不一定要給公司? 哪些一定是詐騙(簽本票等).
5. 勞保/健保/職災保/商業保險間的比較, 有沒有必要自己保意外險?
6. 薪轉戶/定存/股票,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與勞工權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