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繳投資型保單的錢, 也試著分析金錢的流向與貧富差距的拉大. 最早是從"富爸爸"系列中, 金錢流的跑車的故事開始, 但是 10 多年過去, 現在我的領悟是, 問題不在"跑車", 而是"讓跑車運作的制度".

因為從 NPO 到一般企業工作, 才知道公司營收是分配給成本, 費用, 還債與繳稅後其他的都是股東收益. 員工薪資? 那只是費用的一個項目. 而股東負擔的, 是公司的營運方式可以被市場接受, 收益是承擔營運好壞的成果.

金錢流的"跑車", 其實是"足以獲利"的營運方式, 可是不一定是"良善"的營運方式, 所以有些官商勾結, 就是由政府修改法規, 讓某些無良企業可以更快獲利, 完全合法, 如賤賣農地給建商收購.

但是這種作法, 直接拉高公司收益, 卻不會回饋到員工身上, 股東更是大者恆大, 其他業者因為政府的法規而被排除, 或晚了一步而獲利少很多, 有良心的企業則不願用這種方式獲利.

於是也形成另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機制, 讓商人寧願與政客狼狽為奸, 衝高各種數字, 而不是追求一個企業長遠發展. 政府也是以衝高 GDP 去包裝政績, 而不是追求整個自然與社會環境的永續發展.

(還有一些想法, 晚點再看看要不要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