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著信用卡的資料, 腦中有幾個概念:

1. 物品的價格開始有一致性, 比如: Apple, 羅技, Samsung 等品牌商品, 往往都是以定價出售, 透過網路或門市都是一樣價錢.

2. 銀行透過信用卡營利, 就有幾種方式:
a. 逾期的罰款, 循環利息.
b. 刷卡手續費.
c. 推銷同一財團的保險等商品.
d. 養客戶數.
e. (推測)信用卡需要提撥對應的額度, 而銀行可以動用存戶的存款額度跟著提高.

3. 行動支付的基礎還不夠時, 信用卡與電子票證仍是重要的付款方式, 所以簡化與整合就是一個考慮, 例如:
a. 與電子票證結合(悠遊卡/一卡通/icash(愛金卡))等.
b. 與提款卡結合.
c. 開通特殊功能如感應式交易.
d. 開通特殊付款類型如: VISA 金融卡.

4. 為了吸引不同族群的消費者, 就推出不同優惠的信用卡, 例如: 網購版, 電影版, 交通版, 百貨公司版等.

所以辦卡前, 還是要考慮自己的習慣, 以免被單一優惠所吸引, 但沒有留意到與生活是否相關, 以及是否能省下年費的費用.





為了平衡一下過多的悠遊信用卡, 打算來辦一張一卡通JCB信用卡.
今天上網查了一下, 土銀的現金回饋優惠要4/30前申請才有. 剛好看到元大也有一張現金回饋1.2%, 就跑去辦了.
剛好去年的所得稅申請書跟著三個月薪資條都在背包裏, 原本還在想銀行會不會還要第二證件, 櫃檯人員看到我有所得稅申請書就很高興說我帶的資料好正式(其實是繳稅後一直沒整理背包)....
接下來就是等看看幾時會辦, 確定核卡後凱基的卡可能就會比較少用了.
目前: 台北富邦數位生活(3C產品用), 凱基(加油/非3C產品用), 永豐(沒在用, 也是提款卡)
個人認為思考層面應該比課綱更高一點, 來思考: 知識從何而來?
然後知識中屬於常識的部分, 才整理成各級國民教育的教材.
而課綱只是這些常識的參考結構, 維持國民教育基本的程度.

所以課綱的審查, 應該是考慮國民教育的程度, 是否足以滿足在目前政權下的基本生活能力, 以及與國外同等學歷是否足以銜接. 真正依照課綱編出來的課程內容, 仍然要受到公評.

所以我覺得課綱委員中有小學生並無不妥, 小學生可以就自己所知, 來評估課綱難易程度的參考, 或就小學生自己的生活中, 找出希望加入課綱的項目也無不可.

如果不敢審課綱是來自服從專業或權威, 那就陷入被奴役與缺少狼性的"訓練"而非"學習"了.

簡評: Wacom Bamboo Pad

簡評: Wacom Bamboo Pad

因為要電腦繪圖而買了 Wacom Bamboo Pen & Touch , 後來看到 小型 的 Bamboo Pad 特價, 想說買一個放公司偶爾做簡報看看. 因為是無線版, 反應速度比有線會稍微延遲, 這我可以接受.

不過這款應用設計應該產品經理只是拿其他平板的參數套過來.

首先, 一般繪圖板是長時間使用中, 但是這款小型板, 可能會當游標控制而不一定只繪圖, 於是省電模式的參數就會造成很嚴重的延遲, 如果點一個網頁, 這頁看完要翻頁時, 不好意思 Bamboo Pad 睡著了, 而且要按實體按鍵才會喚醒.

其次是一般繪圖板設計較大是為了精準對應到螢幕的相對位置, 這款繪圖板因為小, 所以對應的精準度也較低, 如果簡報上寫字或當文書註記還可以, 當繪圖板太小....

最後是用手指控制的方式, 支援多指是 ok , 但是平常以一指或兩指操作時, 會遇到幾個狀況:
1. 沒有在操作的手指要收起來或懸空, 以免觸控板誤判. 或只使用觸控板左半邊或右半邊.
2. 兩指上下移動(捲動), 只要兩指有一點時間差, 就會判斷成旋轉.

補充: 在辦公室搭配 Windows 使用還會偶爾亂飄, 懷疑這跟辦公室無線設備較多被干擾有關.

所以這款產品的角色很尷尬, 有繪圖板功能但不太精細, 有觸控板功能卻常誤判或休眠, 大小又太佔空間. 所以目前雖然還沒脫手, 大概就偶爾拿起來塗鴉用而已....

簡評: Kensington Orbit Wireless Mobile Trackball

簡評: Kensington Orbit Wireless Mobile Trackball

這款軌跡球跟有線的 Orbit 差蠻多的,

首先是滾輪換成電容感應(觸控螢幕的原理), 然後外型比較方正, 按鍵偏向往內壓.

於是就出現好幾個問題:

1. 外型比較方正: 手的握感就會卡在折線處, 而不是貼合著.

2. 滾輪用電容, 就容易被手汗影響而不靈敏.

3. 最大問題: 按鍵設計成往內側壓, 大拇指還可以, 無名指必須彎曲到一個奇怪的角度才能按.

還好是網購買的, 用了兩天就自付郵資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