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人在活動時, 如果太熱會覺得不舒服, 而開冷氣來改善. 而機房設備也是如此, 將設備廢熱帶開, 可以提高設備反應速度.
而人跟設備不同的地方是, 人是由血液提供養分, 送到各細胞, 各細胞消耗養分後的熱量, 大部分透過皮膚散發出去; 而機房設備通常有固定的發熱源如: CPU, 硬碟馬達, 電源供應器的變壓器等, 跟人體基本上是一整個發熱源不同.
雖然設備內通常會有風扇等散熱機制, 如果廢熱沒有盡快排出, 而是在機房內循環, 會造成散熱機制空轉而沒有效益. 就像人如果在棉被裡, 熱量很難散出, 而如果是在有風吹過的山谷, 就會覺得很涼爽.
對機房的設備來說也是一樣, 山谷就是設備間的空隙, 而在山谷的人就是發熱源, 山谷兩邊隔熱, 讓涼風盡量通過發熱源, 就可以把熱量帶走.
而更完整地規劃冷熱通道, 就是讓冷氣送出來的冷風, 透過隔熱的設計, 讓冷風直接吹到設備的進風口, 就是冷通道; 而通過發熱源之後, 經由設備的散熱機制, 把熱風也集中到冷氣的進氣口, 這樣就完成了冷熱通道的規劃.
大原則如此, 更細的部分就要考慮流體力學, 例如出風口越遠風量越小, 設備如果風量小, 是否會影響散熱效能? 如何隔熱可以讓冷氣盡快送到設備處, 而又不會影響人員操作設備?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25E7%2594%25A8%25E5%2586%25B7%25E7%2586%25B1%25E9%2580%259A%25E9%2581%2593%25E6%258F%2590%25E9%25AB%2598%25E5%2586%25B7%25E6%25B0%25A3%25E6%2595%2588%25E7%259B%258A-pik-kun-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