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ERP什麼都沒有, 所以Excel什麼都做得到.

"因為ERP什麼都沒有, 所以Excel什麼都做得到."
這是從廣告台詞跟業界的講玩笑話, 不過剛剛跟朋友聊一點理財, 想一想也是這樣沒錯.

個人學校畢業之後開始工作, 好幾年都只有活存, 而被長輩情緒勒索跟親戚買了很多人情保單, 佔了生活費很大一部份.

後來才發現保險跟投資要分開, 投資型保單的標的就是基金, 只是保險公司再收保險成本跟行政成本, 而基金盈虧要自己負責, 親戚推薦的標的看起來另有目的.

投資型保單虧損不少後, 開始記帳, 當初是用 OpenOffice.org (後來演變成 LibreOffice ), 至少開銷先抓到, 然後看一些投資的書或網站, 把投資型保單的標的換掉.

而後換了工作, 有個資深的同事介紹買公司股票, 才發現原來有這種投資管道, 加上兩稅合一抵扣個人所得, 買增資或新上市櫃股票抽籤, 再去學各種指標或看市場新聞挑股票.

這段期間把記帳的檔案從 OOo 換成 Google 試算表了, 也把股票買賣都記錄上去, 讓試算表可以統計目前存股數量. 也一直調整格式, 加上新功能, 例如: 自動抓取目前的價位.

再來接觸到參考指數的 ETF , 也理解到"全市場""被動"跟"個股"的差異. 而試算表也加上 XIRR 推算年獲利率, 再加上紀錄個人消費習慣, 還有之前就紀錄的交通費比例, 換算成通勤成本.

個股也逐漸結清, 並把投資轉到美國股市, 買全球股市+債市的 ETF , 所以試算表又加上了自動匯率查詢的功能以及美金的交易紀錄.

"因為ERP什麼都沒有, 所以Excel什麼都做得到."
雖然今年因為 中國 爆發 #武漢肺炎 的影響, 短期投資帳面上是虧損的; 但是已經分配好 生活費, 預留急用金, 剩下投資金額都是跟著市場變動

只要市場還是一樣有法制, 相對透明, #武漢肺炎 只是短期對人力的影響, 產業結構並沒有變化, 就等疫情穩定, 市場恢復; 而個人的生活就持續: 記帳, 評估消費項目的必要性, 投資.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25E5%259B%25A0%25E7%2582%25BAerp%25E4%25BB%2580%25E9%25BA%25BC%25E9%2583%25BD%25E6%25B2%2592%25E6%259C%2589-%25E6%2589%2580%25E4%25BB%25A5excel%25E4%25BB%2580%25E9%25BA%25BC%25E9%2583%25BD%25E5%2581%259A%25E5%25BE%2597%25E5%2588%25B0-pik-kun-sie